【導讀】留學的花費對一般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,所以在留學這件事上,很多人都會懷有“性價比之心”,用投資回報率來計算留學的價值。但是這樣真的好嗎?
留學的花費對一般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支出,所以在留學這件事上,很多人都會懷有“性價比之心”,用投資回報率來計算留學的價值。(點擊即可查看?)留學花幾百萬,回國后還是買不起北京的房,為什么還要出國?類似于這樣的疑問也許會持續(xù)出現(xiàn)。
常懷“性價比之心”,你的留學之路比想象中要沉重
因為有性價比之心,留學前,不能從容地去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(yè),只選擇那些最熱門未來就業(yè)市場最好的專業(yè),但是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(yè)學好的可能性會更大。
之前,金融、會計被認為最好就業(yè)專業(yè)時,我們都扎堆學金融、會計,畢業(yè)時發(fā)現(xiàn)因為學的人太多,就業(yè)競爭壓力更大大,那些因為興趣用心學習的人似乎比你更具有競爭優(yōu)勢。現(xiàn)在STEM專業(yè)既好就業(yè),又容易拿到H1B簽證,所以你是不是也要扎堆選擇這個專業(yè)呢?選擇前還是會建議你別只想著性價比了。
因為有性價比之心,留學時,不敢從容地發(fā)展自己其他的興趣特長,因為那些似乎看起來“一點用”都沒有,后來才發(fā)現(xiàn)很多人未來的成功都是源自那些“無用之學”。
每一個普通家庭出來的留學黨,內心都可能藏著一張孝順懂事的“乖寶寶”標簽,每每想到自己能在異國求學,都是花費父母的積蓄,然后只想用心學習,努力兌現(xiàn)匯報他們。先不說在這種無形的壓力和內疚感下的學習效果,一定程度上學習效果并不會很好,最重要的是對他們其他方面的影響。
留學那些年,我們被告誡說要學會對一些影響學習的事物明確say no,要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無用的social。因為常懷“性價比之心”,很多社交好像都顯得無用,所以有時候我們也把一些意外的未來機會拒之門外了,比如說別人邀請你參加個Party,你覺得那很浪費時間,耽誤學習,你拒絕了,結果那個去了的同學回來告訴你:“party上遇到一個很牛叉的師兄,推薦我去Google實習?!?br/>
有時候留學是不能用性價比來衡量的,因為有太多東西是無法用性價比來衡量的。
留過學的你的身上,有你走過的路、看過的書、交過的朋友、經歷過的事情,這些匯聚成了一個新的你,這也許才是留學最大的“性價比”,但是是無形的。
心理咨詢師吳迪早年留學美國,92年大學畢業(yè)去美國留學,拿了碩士,96年回國。沒有刻意考慮留學的“性價比”,才有了她在留學期間自由選擇、從容面對異國未知和挑戰(zhàn)后的收獲。
以下是她的部分分享:
在美國短短的四年,我學到了五樣東西:
1.探測到我生存的底線,錘煉了被放到任何國家誰都不認識的地方都能活下去的能力。
2.人生可以有很多種活法,你追求什么都可以,從來都沒有放之四海皆準的唯一成功標準。不同生活理念的人,沒有辦法比較誰混得更好。
3.人有終身學習的能力,也唯有保持終身的學習力、好奇心和創(chuàng)造力,才能保持年輕的心態(tài)。
4.中國太閉塞了,至今是個發(fā)展中國家,衡量標準太單一。我們以為的很多不可能,只是因為不知道。
5.三觀跟你不同的人,少跟他們廢話。
這五點讓我受益終身,以下分述。
之一?探測到我的生存底線
我1992年留美,和比我再年長一點的留學生被戲稱為“洋插隊”的一代,除了少數拿到全額獎學金的幸運兒,學費生活費全靠自己打工掙錢。我是上海人,雖說一直到本科家境都是同學中最好的,可是父母能給的也僅僅是去美國的單程機票,還有縫在我牛仔衣口袋里的200美元現(xiàn)鈔。我的行李箱里,有一套去中餐館打工的標配:白襯衫黑褲子+平底黑鞋,一下飛機就要去中餐館求職了。
我去的是休士頓大學,在洛杉磯轉機的時候口渴,看到1美元的大杯可樂,舍不得破開我那兩張百元美鈔,飲水機上喝了點涼水了事。頭兩年,我完全就是赤貧,家具都是街上撿的,中餐館打工的時候把客人盤子里剩下的沒咬過的點心打包帶回家吃……我是如此頑強的小強一枚,如果不來美國,我是不知道的。有這碗酒墊底,后來經歷的很多挫折,都是小菜一碟。
之二?人生可以有很多種活法
在美國最讓我大開眼界的,就是怪人太多了! 他們安然自得地活著,也沒有人對他們指指點點。我經常聽到it’s none of your business, it’s none of my business(不關你的事,不關我的事)。30歲單身女人被譏為“剩女”,這種事在美國是不可能的。
我后來在外文系的中文課做助教,有個白人學生,四十幾歲了,一直領救濟金,不想工作,賴在大學不肯畢業(yè),修完了好幾個不同專業(yè)的學位。這不,又來學中文了。我問他,你學那么多干嘛用?他盯著我不解地問:“學,就是學,干嘛要用?”好吧,我們不是一國的。他也讓我反思我在中國一直被教育的“有用”哲學,什么都要有用,要變現(xiàn),不然就是浪費。
我在美國認識一個做鐘表的瑞士人,祖?zhèn)鞯氖炙?,看到他在那里慢悠悠地做表,我想,以后自己如果有一門手藝,當個體戶(匠人)也蠻好的。沒想到2011年我實現(xiàn)了此愿,離開了大公司這個系統(tǒng),成了獨立的心理咨詢師,也是個手藝人了。
之三?終身學習才能永葆年輕心態(tài)
中國的高考是一考定終身,到了美國看到他們的大學學制驚呼:天啊,這簡直是天堂??!本科一二年級是通識教育,不分專業(yè),這就避免了中國高中學生填高考志愿的迷茫;學分制,可以隨意跨系選課,修滿了學分就可以獲得學位;轉系轉校很方便,不需要像中國學生退回原籍重新高考;讀了一半想出去工作,想出國旅行,可休學,學分保存;什么年紀都可以考大學;一門課有幾個老師教,一天不同的時間有幾次課,晚上也有,方便白天上班的學生……
我讀碩士的時候基本選擇晚上上課,因為白天要打工,同學里好多比我年長十幾歲二十歲的公司職員,他們本科畢業(yè)就去工作了,有了需要再來讀碩士,不像中國一路讀到博士再工作。我還在加油站碰到一個臨時工,他是博士,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先來打工。
我很喜歡隨時背上雙肩包坐在課堂里的感覺,回國后的這20年,我也經常當學生。我本科碩士都不是心理專業(yè),獲得心理咨詢師職業(yè)資格證書后也一直在做專業(yè)學習;還學習了我感興趣的戲劇舞蹈,投入了很多時間和金錢。
之四?中國很多不可能,在美國都是可能的
我高中一女同學A,除了英文好,其他科目都不好,老師說她考本科都困難。后來她跟著父母移民美國,父母收入低,她一直靠打工補貼學費。畢業(yè)后她盤下了一個倒閉的西餐廳,經營得很盈利,后來申請哈佛MBA被錄取。她也能讀哈佛?我想我們的高中班主任知道了眼鏡都要掉下來了。A說,哈佛喜歡有傷疤的人。
在中國,只有10%的孩子是牛娃,90%都是普娃,因為衡量標準只有一個。在美國,普娃也都可能是牛娃。
之五?三觀跟你不同的人,少跟他們廢話
這是1999年《亞洲周刊》,張朝陽上了封面人物,同時還采訪了幾個美國留學的海歸,對海歸在國內的發(fā)展做了樂觀的估計。我是其中的一個,內頁有我的照片。那時海歸很少,我的職業(yè)頭銜是戴比爾斯鉆石中心中國區(qū)的公關經理,跟張朝陽沒法比,就是湊數的。
96年我決定回國發(fā)展,這在當時屬于非常奇葩的決定,而且是身無分文回去找工作的。這可不就是沒混好嗎,逃回去的。
回到上海見到一個跟我同齡的男熟人,已經混得很好了,知道我依然是個窮光蛋,還要找工作,很拽地對我說:“你看你們這些出國留學的,有什么用啊,錯過了這幾年發(fā)展的好機會,現(xiàn)在也沒有什么人脈……”我笑笑不說話,就再也沒見過。后來偶爾在新聞中聽到他的名字,他確實混得很好,成功人士。我沒有羨慕嫉妒恨,我只知道,我們不會是朋友。
一個35歲美國留學回來當演員的朋友說,后悔在美國呆了那么久,沒有國內同學一直演戲的機會。我說,如果你沒出國呢,就能混好嗎?難道你不會說,我沒混好是因為沒有像李安那樣在紐約大學學過電影?
一個熟人說起親戚的孩子在美國上了名校,結果跑到非洲給窮人挖井,真的是浪費了父母的錢,白瞎了。
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,就是人跟人價值觀的距離。
寫在最后:
當你不再用性價比來衡量留學這件事之后,留學也許才真正有了他的性價比。既然選擇留學,就沒有包袱的風雨兼程吧~
免費獲取留學規(guī)劃方案,您可以通過以下3種方式聯(lián)絡我們:?
1、歡迎致電啟德教育客戶服務中心400-1010-123;?
2、歡迎 點擊這里 進行網絡咨詢;?
3、填寫表單,我們會在1-3天內為您提供專業(yè)的服務。
手機請直接輸入:如1860086xxxx
座機前加區(qū)號:如01059992xxxx
請輸入您的電話號碼,點擊通話,稍后您將接到我們的電話,該通話對您完全免費,請放心接聽!